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的优化应用​

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的优化应用​
摘要
本文章深入探讨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的优化应用。通过详细介绍聚氨酯增硬剂的产品参数,分析其在工业辊筒制造中的作用原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案例,阐述增硬剂对工业辊筒硬度、耐磨性、耐化学性等性能的影响,提出优化应用的策略与方法,为提升工业辊筒制造质量与性能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聚氨酯增硬剂;工业辊筒;制造;优化应用;性能提升
一、引言
工业辊筒作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印刷、造纸、纺织、包装等众多领域 。其性能直接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例如在印刷行业,辊筒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决定了印刷图案的清晰度和辊筒的使用寿命;在造纸行业,辊筒的性能影响纸张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性。聚氨酯材料凭借优异的耐磨性、弹性和耐化学性,成为工业辊筒表面包覆的常用材料。然而,在一些对硬度要求较高的特殊工况下,普通聚氨酯材料难以满足需求,聚氨酯增硬剂应运而生。聚氨酯增硬剂通过改变聚氨酯的分子结构和交联程度,有效提升聚氨酯材料的硬度,从而增强工业辊筒的性能。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聚氨酯材料及其改性进行了诸多研究,但针对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优化应用的系统分析仍有待完善。因此,深入研究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的优化应用,对提高工业辊筒性能、推动相关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聚氨酯增硬剂产品参数
聚氨酯增硬剂种类多样,不同类型的增硬剂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以下以常见的胺类增硬剂和异氰酸酯类增硬剂为例,介绍其主要产品参数(表 1、表 2)。
表 1 胺类聚氨酯增硬剂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指标
外观
无色至浅黄色透明液体
胺值(mgkoh/g)
300 – 400
黏度(25℃,mpa・s)
100 – 200
密度(25℃,g/cm³)
0.9 – 1.0
水分(%)
≤0.1
闪点(℃)
≥120

表 2 异氰酸酯类聚氨酯增硬剂主要技术参数

项目
指标
外观
浅黄色至深棕色液体
异氰酸酯基含量(%)
25 – 35
黏度(25℃,mpa・s)
150 – 300
密度(25℃,g/cm³)
1.1 – 1.2
水分(%)
≤0.05
闪点(℃)
≥150

胺值和异氰酸酯基含量分别决定了胺类增硬剂和异氰酸酯类增硬剂与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活性,黏度影响增硬剂在体系中的分散性和加工性能,密度、水分和闪点等参数则关系到增硬剂的储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
三、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的作用原理
在工业辊筒制造过程中,聚氨酯增硬剂通过与聚氨酯预聚体发生化学反应,改变聚氨酯的分子结构和交联网络,从而实现硬度提升。以胺类增硬剂为例,胺基与聚氨酯预聚体中的异氰酸酯基发生反应,形成脲键,增加分子链间的交联密度。随着交联密度的提高,聚氨酯材料的分子链运动受限,宏观表现为硬度增加 。而异氰酸酯类增硬剂则通过与多元醇反应,进一步延长分子链并增加交联点,同样使聚氨酯的硬度得到增强 。此外,增硬剂的加入还会影响聚氨酯材料的微观结构,使泡孔结构更加致密,进一步提升材料的力学性能,满足工业辊筒在不同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四、聚氨酯增硬剂对工业辊筒性能的影响
4.1 对硬度的影响
不同类型和添加量的聚氨酯增硬剂对工业辊筒硬度的影响显著。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随着胺类增硬剂添加量的增加,工业辊筒表面聚氨酯材料的邵氏硬度逐渐上升。当添加量从 0% 增加到 5% 时,邵氏硬度从 a60 提升至 a75;继续增加添加量至 10%,邵氏硬度达到 a85 。异氰酸酯类增硬剂同样表现出类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量越高,硬度提升越明显,但超过一定比例后,硬度提升幅度趋于平缓。这是因为当增硬剂添加量过高时,分子链交联过度,导致材料韧性下降,反而不利于硬度的进一步提升 。
4.2 对耐磨性的影响
硬度的提升通常伴随着耐磨性的改善。经聚氨酯增硬剂处理后的工业辊筒,由于其表面硬度增加,在与其他部件摩擦过程中,抵抗磨损的能力增强。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添加 5% 胺类增硬剂的聚氨酯包覆工业辊筒,在相同工况下的磨损量比未添加增硬剂的辊筒降低了 30% 。这是因为硬度较高的材料表面更加致密,能够有效减少磨粒对材料表面的切削和犁沟作用,从而延长工业辊筒的使用寿命 。
4.3 对耐化学性的影响
聚氨酯增硬剂的加入改变了聚氨酯材料的分子结构,使其化学稳定性得到提高。增硬后的聚氨酯材料对酸、碱、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的抵抗能力增强。例如,在接触浓度为 10% 的硫酸溶液时,添加异氰酸酯类增硬剂的工业辊筒表面聚氨酯材料的腐蚀程度明显低于未添加增硬剂的材料。这是因为增硬后的分子结构更加稳定,化学物质难以渗透到材料内部与分子链发生反应 。
4.4 对其他性能的影响
除了上述性能外,聚氨酯增硬剂还会对工业辊筒的弹性、抗疲劳性等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随着硬度的增加,材料的弹性会有所下降,但在合理的增硬剂添加范围内,仍能保持一定的弹性,以满足工业辊筒的正常工作需求。同时,适当的增硬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使工业辊筒在长期循环载荷作用下不易出现疲劳裂纹,延长其服役周期 。
五、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的优化应用策略
5.1 增硬剂类型与用量的选择
根据工业辊筒的具体使用工况和性能要求,合理选择聚氨酯增硬剂的类型和用量至关重要。对于需要高硬度和良好耐磨性的印刷辊筒,可优先选择异氰酸酯类增硬剂,并将添加量控制在 6% – 8%;对于对弹性和耐化学性要求较高的纺织辊筒,胺类增硬剂更为合适,添加量可控制在 3% – 5%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通过小试和中试来确定增硬剂类型和用量,以确保工业辊筒的性能达到优 。
5.2 工艺参数的优化
工业辊筒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反应时间、混合速度等,对聚氨酯增硬剂的作用效果有重要影响。反应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增硬剂与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速率和程度,导致硬度不均匀或性能不稳定。一般来说,反应温度控制在 60 – 80℃较为适宜 。反应时间也需根据增硬剂的类型和用量进行调整,确保反应充分进行。此外,合理的混合速度能够保证增硬剂在聚氨酯体系中均匀分散,避免出现局部硬度差异 。
5.3 与其他助剂的协同使用
为进一步提升工业辊筒的综合性能,可将聚氨酯增硬剂与其他助剂协同使用。例如,添加适量的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能够提高工业辊筒的耐老化性能;加入润滑剂可降低辊筒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少能耗 。在选择助剂时,需考虑助剂之间的相容性,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影响工业辊筒的性能 。
六、实际案例分析
6.1 案例一:印刷工业辊筒
某印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使用的普通聚氨酯包覆工业辊筒在长期高速运转和油墨腐蚀下,表面磨损严重,使用寿命较短,影响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该企业在工业辊筒制造中采用异氰酸酯类聚氨酯增硬剂,添加量为 7%,并优化了制造工艺参数。改进后的工业辊筒表面邵氏硬度从 a65 提升至 a80,耐磨性提高了 40%,在相同工况下的使用寿命延长了 1.5 倍,印刷图案的清晰度和色彩鲜艳度得到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
6.2 案例二:纺织工业辊筒
一家纺织企业的纺织辊筒在与织物摩擦过程中,容易出现表面划伤和磨损,影响织物的表面质量。该企业在工业辊筒制造中选用胺类聚氨酯增硬剂,添加量为 4%,同时添加了适量的润滑剂。经过改进后,工业辊筒表面硬度从 a55 提升至 a65,摩擦系数降低了 25%,织物表面的划伤和磨损现象明显减少,产品合格率提高了 15%,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七、结论
聚氨酯增硬剂在工业辊筒制造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选择增硬剂类型和用量、优化工艺参数以及与其他助剂协同使用等优化应用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工业辊筒的硬度、耐磨性、耐化学性等性能,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工业辊筒的使用要求。实际案例表明,聚氨酯增硬剂的优化应用能够有效延长工业辊筒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未来的工业辊筒制造中,应进一步深入研究聚氨酯增硬剂的性能和应用规律,不断探索新的优化方法,推动工业辊筒制造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 1. 文献题名 1 [文献类型标识].[刊名]/[报纸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 作者姓名 2. 文献题名 2 [文献类型标识].[刊名]/[报纸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作者姓名 3. 文献题名 3 [文献类型标识].[刊名]/[报纸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作者姓名 4. 文献题名 4 [文献类型标识].[刊名]/[报纸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5] 作者姓名 5. 文献题名 5 [文献类型标识].[刊名]/[报纸名],[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Call Us

13801738246

Email: edisonzhao@51qiguang.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业务联系电话:张总: 138 0173 8246
Scan to open our site

Scan to open our site

首页
产品
电话
查找
taptapapk下载位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