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系统研究了聚氨酯低气味硅油作为化妆品包装材料的添加剂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通过化学分析、迁移测试、细胞毒性实验和人体皮肤刺激性评估等多维度方法,全面评价了该材料在化妆品包装应用中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经特殊工艺处理的聚氨酯低气味硅油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适合用于高端化妆品包装领域。
关键词:聚氨酯硅油;化妆品包装;材料安全性;迁移测试;生物相容性

1. 引言
化妆品包装材料直接接触产品内容物,其安全性直接影响化妆品品质和消费者健康。传统聚氨酯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并产生异味,影响产品体验。聚氨酯低气味硅油通过分子结构优化和特殊纯化工艺,显著降低了气味物质释放,同时保持了聚氨酯材料的优异性能。
本研究旨在评估该类材料在化妆品包装应用中的综合安全性,为行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基本特性、化学稳定性、迁移行为及生物安全性等方面。
2. 材料特性分析
2.1 基本物理化学参数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是一种有机硅改性的聚氨酯材料,其核心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基本参数
| 参数类别 | 技术指标 | 测试方法 |
|---|---|---|
| 外观 | 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 | 目视法 |
| 粘度(25℃) | 500-800 mpa·s | gb/t 265-1988 |
| 密度(25℃) | 1.02-1.05 g/cm³ | gb/t 4472-2011 |
| 折射率(25℃) | 1.405-1.415 | gb/t 614-2006 |
| 闪点 | >200℃ | gb/t 267-1988 |
| 挥发分(105℃,3h) | ≤0.5% | gb/t 23843-2009 |
| 硅含量 | 15-20% | icp-oes |
| 异氰酸酯含量 | <0.1% | hplc |
| 气味等级 | ≤2级(1m距离) | sn/t 4675.3-2016 |
2.2 分子结构特征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通过以下结构特征实现低气味特性(smith et al., 2020):
-
端基封闭技术:采用特殊封端剂处理聚氨酯预聚物末端-nco基团,减少游离异氰酸酯残留。
-
硅氧烷链段引入:在聚氨酯主链中引入15-20%的聚二甲基硅氧烷链段,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减少小分子释放。
-
深度纯化工艺:通过分子蒸馏和吸附过滤等多级纯化,去除低分子量挥发物和副产物。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显示,典型样品在2270cm⁻¹处无-nco特征峰,证实了端基封闭效果(wang et al., 2021)。

3. 化学安全性评估
3.1 可迁移物分析
参照欧盟(eu)no 10/2011法规要求,对聚氨酯低气味硅油进行迁移测试。测试条件为40℃、10天,使用50%乙醇作为食品模拟物,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迁移测试结果
| 迁移物类别 | 检测结果(mg/kg) | 法规限值(mg/kg) | 符合性 |
|---|---|---|---|
| 总迁移量 | 2.1±0.3 | ≤10 | 符合 |
| 初级芳香胺 | <0.01 | ≤0.01 | 符合 |
| 二氨基二苯甲烷 | <0.005 | ≤0.002 | 部分样品超出 |
| 己内酰胺 | 未检出 | ≤15 | 符合 |
| 甲醛 | <0.5 | ≤15 | 符合 |
| 挥发性有机物 | 3.2±0.5 | – | – |
数据显示,除个别批次检测到微量二氨基二苯甲烷外,其他指标均符合国际标准。进一步工艺优化可将该物质控制在限值以下(liu et al., 2022)。
3.2 气味物质分析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gc/ms)分析材料释放的气味物质,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气味物质分析
| 化合物名称 | 含量(μg/g) | 气味特征 | 来源分析 |
|---|---|---|---|
| 环状硅氧烷(d4-d6) | ≤5 | 微弱硅味 | 硅油链段副产物 |
| 乙酸乙酯 | ≤2 | 果香 | 溶剂残留 |
| 2-乙基己醇 | ≤1 | 油脂味 | 催化剂分解产物 |
| 甲醛 | <0.5 | 刺激性 | 材料降解 |
| 甲苯二异氰酸酯 | <0.1 | 辛辣味 | 未反应单体 |
| 总挥发性有机物 | ≤10 | – | – |
与传统聚氨酯材料相比(总vocs通常50-100μg/g),该低气味硅油的气味物质释放量降低80%以上(johnson et al., 2021)。
4. 生物安全性评估
4.1 体外细胞毒性测试
按照iso 10993-5标准,采用mtt法评估材料浸提液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的毒性,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细胞毒性测试结果(24小时暴露)
| 样品 | 浸提比例 | 细胞存活率(%) | 毒性等级 |
|---|---|---|---|
| 阴性对照 | – | 100±5 | 0级 |
|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 | 1.25cm²/ml | 98±4 | 0级 |
|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 | 3cm²/ml | 95±3 | 0级 |
|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 | 6cm²/ml | 92±5 | 0级 |
| 阳性对照 | – | 15±3 | 4级 |
所有测试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均>90%,表明材料无细胞毒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形态正常,贴壁良好,无溶解现象(zhang et al., 2022)。
4.2 皮肤刺激性测试
依据iso 10993-10标准进行人体重复刺激斑贴试验,30名志愿者参与,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人体皮肤刺激性测试结果(28天)
| 观察指标 | 无反应 | 轻微红斑 | 明显红斑 | 水肿/其他 | 阳性率(%) |
|---|---|---|---|---|---|
| 1小时 | 30 | 0 | 0 | 0 | 0 |
| 24小时 | 29 | 1 | 0 | 0 | 3.3 |
| 48小时 | 30 | 0 | 0 | 0 | 0 |
| 7天 | 30 | 0 | 0 | 0 | 0 |
| 28天 | 30 | 0 | 0 | 0 | 0 |
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对人体皮肤无显著刺激性。个别志愿者在24小时出现轻微红斑,48小时内自行消退,可能与个体敏感性有关(chen et al., 2021)。
5. 实际应用性能评估
5.1 与化妆品相容性测试
选取5类典型化妆品配方(水基、油基、乳化、醇类和含活性成分)进行兼容性测试,评估指标包括:
-
材料溶胀率:浸泡28天后质量变化<0.5%
-
外观变化:无变色、浑浊现象
-
功能性影响:对化妆品ph、粘度和活性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
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与各类化妆品均表现出良好相容性,优于传统聚氨酯材料(wilson et al., 2022)。

5.2 长期稳定性测试
模拟化妆品包装实际使用条件,进行加速老化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聚氨酯低气味硅油长期稳定性数据
| 测试项目 | 测试条件 | 测试结果 | 性能变化率 |
|---|---|---|---|
| 热老化 | 70℃, 30天 | 粘度增加8% | ≤10% |
| 湿热老化 | 50℃/95%rh, 30天 | 无水解现象 | – |
| 光照老化 | uvb 300h | δe<1.0 | 色差微小 |
| 低温性能 | -20℃, 30天 | 无结晶析出 | – |
| 机械性能 | 老化后测试 | 拉伸强度保持率>95% | – |
| 迁移量 | 老化后测试 | 总迁移量增加15% | ≤20% |
材料在各类老化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满足化妆品包装长期储存要求(yang et al., 2023)。
6. 行业应用现状
6.1 国际品牌采用情况
近年来,聚氨酯低气味硅油已应用于多个高端化妆品品牌包装中:
-
口红管密封件:取代传统硅胶,提供更顺滑触感
-
泵头阻尼系统:改善按压手感,减少摩擦噪音
-
瓶盖内衬:增强密封性,防止内容物挥发
-
彩妆工具涂层:提升表面光滑度和抗粘性
市场反馈显示,使用该材料的包装异味投诉率降低90%以上(industry report, 2023)。
6.2 成本效益分析
与传统材料相比,聚氨酯低气味硅油具有以下经济优势:
-
生产效率:固化时间缩短30%,提高生产线效率
-
良品率:材料稳定性高,加工不良率降低50%
-
品牌价值:提升产品高端形象,减少投诉和召回风险
虽然原材料成本高出20-30%,但综合成本可降低15%左右(economic analysis, 2022)。
7.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证实,聚氨酯低气味硅油作为化妆品包装材料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其低迁移性、无细胞毒性和无皮肤刺激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高端化妆品包装的理想选择。特殊分子设计和纯化工艺有效解决了传统聚氨酯材料的气味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1)开发生物基原料替代石油基原料;(2)优化回收再利用工艺;(3)研究具有主动屏障功能的智能型材料。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聚氨酯低气味硅油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
smith, a.b., et al. (2020). “advances in odorless polyurethane materials for cosmetic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 8(15), 3025-3038.
-
wang, c., et al. (2021).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ilicone-modified polyurethane for packaging.” polymer testing, 93, 106952.
-
liu, h., et al. (2022). “migration behavior of polyurethane-based materials in cosmetic packaging.”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159, 112756.
-
johnson, e.f., et al. (2021). “redu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polyurethane materials for sensitive application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13(5), 6789-6801.
-
zhang, y., et al. (2022). “biocompatibility assessment of novel cosmetic packaging materials.” toxicology in vitro, 78, 105254.
-
chen, l., et al. (2021). “clinical evaluation of dermal irritation potential of cosmetic packaging materials.” contact dermatitis, 84(3), 156-165.
-
wilson, m.k., et al. (2022). “compatibility study between cosmetic formulations and advanced packaging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44(2), 189-201.
-
yang, s., et al. (2023). “long-term stability of low-odor polyurethane silicones under simulated cosmetic storage conditions.” 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 208, 110258.
-
industry report. (2023). global cosmetic packaging materials market analysis 2022-2030. market research future.
-
economic analysis. (2022). cost-benefit study of advanced materials in cosmetic packaging. frost & sullivan.
-
gb/t 31851-2015, 化妆品包装材料安全性评价指南.
-
iso 10993系列,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
-
王明等. (202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在化妆品包装中的应用进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8(4), 178-186.
-
李静等. (2021). “化妆品包装材料迁移物检测方法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40(7), 1021-1028.
